(山打根17日讯)山打根沿岸垃圾到底从何而来?为何白沙岗海滩的垃圾永远都清不完?有专家认为,设于河边的8哩垃圾填埋场或是造成沿岸一带垃圾永远清不完的主因之一。
据了解,与市中心相距20公里的垃圾填埋场(又称垃圾山)位于山打根人口稠密地区,与最近的住宅区相距不到50公尺,而依垃圾场而建的甘榜,绝大多数居民是靠着捡破烂变卖维生的无国籍者。
ADVERTISEMENT
垃圾填埋场所在位置是一块红树林沼泽,而垃圾不断透过附近的一条河流流向大海,再从大海漂向各沿岸地区,其中包括白沙岗海滩。
垃圾水形成水污染
在国内某集团担任废物管理顾问的黄全杰受访时表示,垃圾填埋场流出的“垃圾水”其实不容忽视,因久而久之,“垃圾水”排入附近的河,并且再流向大海,也就是形成所谓的水污染。
填埋场须远离社区
黄全杰认为,目前唯一可解决填埋场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方法,就是将垃圾填埋场搬迁至较合适之处,即距离市中心28公里的西昆都,目的是远离社区,进而解决垃圾填埋场带来的环境问题。
“实际上,要解决垃圾填埋场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就必须透过善用现代化的设施,而无论在吉隆坡、古晋,还是其他城市,这些地区都已把废物处理工作私有化。”
“山打根8哩垃圾填埋场应迁移到更合适之处,那里(8哩)不适合作为垃圾填埋场。”
无国籍者捡破烂为生
在这个臭气冲天,苍蝇满天飞的垃圾填埋场却也是附近甘榜村民赖以为生的地方,他们靠着日復一日“拾破烂”再转卖的方式,养活自己与家人,而绝大部分孩子因为外籍孩童身份,令他们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,到校上课学习。
在垃圾填埋场住了长达20年的居民邦帕斯库亚(52岁)表示,他靠着在垃圾填埋场捡铝罐,每天大约可赚30令吉,而且在垃圾填埋场居住的绝大部分人都从事和他一样的工作,即捡破烂。
另一名居民,13岁男童亚当则表示,他每天早上必做之事,就是等待垃圾车在早上8时出现,再到垃圾车上捡一些铝罐,拿去转卖,再把赚得的钱交给父母。
黄诗怡:严重影响环境卫生
较早前,山打根区国会议员黄诗怡曾就垃圾填埋场发表文告表示,每天约400吨至450吨的垃圾在回收后,堆积到垃圾填埋场,实际上已对环境卫生构成严重威胁。
她说,该座垃圾山就位于一条河流附近,可能会对河水构成污染,而垃圾填埋场周围如今违章屋林立,住有不少无国籍人士。
她担心居住在垃圾山周围违章屋的数百名居民,每日就与遭丢弃的口罩生活在一起,恐导致冠病迅速蔓延开来。
ADVERTISEMENT
热门新闻





百格视频





ADVERTISEMENT